小强文学网 - 经典小说 - 当我夫君瞎了眼在线阅读 - 当我夫君瞎了眼 第3节

当我夫君瞎了眼 第3节

    江颂月很想说他像祖父常念叨的诗赋里的竹柏,坚韧挺拔,可实际上她心里,是把闻人惊阙比作盛放的山茶花的。

    就如同此刻,他的衣摆被风吹得飞舞,他却不急不躁,从容地兀自前行,就是一株不惧风雨欺凌的无暇纯白山茶嘛。

    江颂月再次抹去扑到脸上的雨珠。

    闻人惊阙在风雨中前行,她在车厢中安坐,却觉得自己才是狼狈的那一个。

    名门仪态和与生俱来的贵气,她这辈子都学不来。

    江颂月幽幽一叹,合窗扣响车壁,吩咐卫章:“驶快些,别与闻人惊阙打了照面。”

    卫章得令,长鞭一扬,马车骤然加速。

    青桃扶住江颂月,不解问:“趁这机会把事情与闻人公子说清不好了吗?大理寺附近人少,没人瞧见的。”

    “先回府,别让祖母担忧。”江颂月这么解释。

    实则是因为她脸上沾了雨水,觉得胭脂花了,模样不好看。

    还是他日再找机会与闻人惊阙说清楚吧。

    其实不说也无妨,另一当事人是闻人雨棠,他堂妹,他该是知晓的。

    ……他没有主动为自己澄清。

    或许是因为忙着正事,没听见这些无稽之谈?

    这么一想,江颂月心里更不是滋味。

    两人遭受的是同样的风波,却只有她一人被骂,单这事就已经很难开口形容了。

    又凭什么要求他为自己澄清呢?他也是受害者。

    青桃不知她繁复的心思,听着嘈杂雨声,又道:“也不知闻人公子是要去哪儿,这么大的雨,竟然不乘坐马车,非要徒步。”

    江颂月收拾起情绪,道:“这叫雨中漫步,读书人都这样。雨中走一走,回去就能写出诗赋。”

    普通人觉得这突然降落的大雨恼人,可读书人心思细腻,说不准他是觉得雨中漫步足够雅致,在找作诗的灵感呢?

    就像江颂月记忆中的祖父,对着窗外的春雨会止不住地叹息,看见天上的鸿雁就心生感伤,每每这时,他就会落笔写下在江颂月看来晦涩难懂的长篇诗赋。

    读书人说的话、做的事总是蕴含深意的,他们这样的俗人看不懂才是常态,否则人家十年苦读不是白费了?

    青桃不信,挠着头道:“县主,我觉得你想多了。”

    江颂月:“我说是就是。”

    “好吧。”青桃道,“闻人惊阙就是在雨中作诗!”

    .

    马车犹如水中游鱼,灵活地在滂沱大雨中穿梭,留下的车辙印记瞬间就被积水掩盖,不留半点痕迹。

    闻人惊阙看着隐在雨幕中的马车,停下脚步。

    静立片刻,有急促的马蹄声传来,很快,侍卫勒着缰绳停下,飞速下马行礼,道:“少卿大人,陛下有急事传召。”

    闻人惊阙持着纸伞的手在伞骨柄上摩挲了一下,抬眼时唇畔重新挂上温和笑意,“知道了。”

    第3章 旧事

    当今圣上名唤陈瞩,是先帝四子,于三年前登基。

    闻人惊阙到时,他正立在窗前,出神地望着暮色中的雨中芭蕉,神情说不上好,却也不是灼急,不像有什么急事。

    看见闻人惊阙,他眉心舒展,免礼赐座后,笑道:“听闻前几日你与怀恩县主雨中偶遇,相谈甚欢?”

    闻人惊阙失笑,将事情简略说了一遍。

    “原来是宿锦那小酒馆搞的鬼。”陈瞩恍然大悟,复叹息,“宿锦这孩子,都十六七岁了,还没个正形,下回朕得训斥他一顿,就当给颂月出气了。”

    闻人惊阙微笑不语。

    他不觉得陈瞩找自己只是为了这些无影的坊间流言。

    果然,又谈了几句,陈瞩让太监上了些茶点,就没了声,坐在明黄桌案后,眉头再次皱成山峦,似在犹豫是否要接着说下去。

    闻人惊阙知道他在顾虑什么。

    自古以来,世家与皇权的矛盾从未消亡过,皇帝需要这些名声悠久、姻亲关系错根盘节的世家门阀效忠于他,同时也在暗中提防。

    陈瞩有事想交给他做,又不敢完全信任他。

    看来这事牵连甚广。

    闻人惊阙权当未察觉,就着殿中奢华的琉璃灯,抻了抻袖口。这一低眼,看见自己衣摆上有着半干的水痕,不由想起雨中那一小段路程。

    他也是糊涂了。

    殿中君臣各有所思,一时只闻半开槛窗外淅沥的落雨声。

    半晌,陈瞩重重叹气,问:“夜鸦山的事可有进展?”

    夜鸦山在相州,与京城间隔着两个大州府,那里山多地少,自打数年前的一场天灾后,就盘踞起一伙穷凶极恶的山匪。

    那时的知府是个庸才,未将小小贼寇放在眼中,待他意识到不对劲时,山匪已壮大到可以与地方官府抗衡的地步。

    知府惧怕朝廷责怪,竟与山匪达成协议,将这事瞒了下来。

    如此拖了两年之久,朝廷听风声时,夜鸦山匪已在相邻州府内凝聚起牵丝扳藤的势力,朝堂数次出兵,均落了个无功而返的结局。

    且这伙山匪心狠手辣,报复心极强。

    早些年有一都尉曾射穿匪首的手臂,这事过后的第十七个月,都尉带着家人回乡祭祖,于途中被山匪埋伏,上至七旬老人,下至襁褓婴孩,皆死无全尸。

    五个月前,武夷将军第四次奉旨前去铲除山匪,耗时足足三个月,终于攻下夜鸦山。

    山匪死的死,伤的伤,唯有匪首趁乱潜逃,至今未被抓获。

    抓获,而非当场诛杀。是陈瞩亲自下的令。

    “暂无。”闻人惊阙道,“所有山匪均已严刑审讯,无任何线索。”

    大理寺左右两位少卿对数百山匪轮番审讯,手段用尽也查不出匪首的藏身之处,可见其行事谨慎。

    陈瞩眉头紧锁,揉了揉额头,疲惫道:“你可知朕为何要封江颂月为县主?”

    话题转得毫无征兆,闻人惊阙眉梢轻动,从容回答:“盖因两年前夜鸦山匪乔装入京,意图行刺太后,幸得江颂月机敏,以身相护。陛下念她赤胆忠心,怜她年少无依,特予恩赐。”

    江颂月被册封县主时,闻人惊阙在槐江祖籍,并未亲眼所见,是回京后听说的。

    事情就发生在城西门附近,当时许多百姓亲眼目睹,有不少人因此艳羡江颂月,只恨自己当时不够机灵,错过这种好事。

    而后陈瞩数次命人攻打夜鸦山,一心活捉匪首,朝臣百姓都当他是孝心可嘉,要为太后娘娘出口恶气。

    人尽皆知的事,陈瞩听后却长叹一声,道:“那刺客并非夜鸦山匪,而是母后命人假扮的……”

    说到此处,他停下,沉静地望向闻人惊阙。

    闻人惊阙意会,神情肃正地起身拱手,主动道:“臣必严守于心。”

    “朕自然是信你的。”陈瞩满意,闭上眼回忆了下,说道,“江颂月对母后的确有救命之恩,但并非两年前,而是七年前……”

    七年前,先帝尚在,最宠爱的妃子有两人,一是柳妃,二是元妃,即当今太后。

    那年秋日,先帝带着两妃嫔、几位皇子以及群臣去京郊围猎,遇到一伙凶悍的匪徒,混乱之中,元妃为救儿子,被歹徒劫持坠落江中。

    歹徒水性好,可元妃被扛上岸时已半死不活。

    她在朦胧中听见歹徒交谈,得知是柳妃与夜鸦山匪里应外合谋划的这场行刺,目的是杀了陈瞩。

    可惜到手的人是元妃。

    夜鸦山匪首骂骂咧咧地砍伤了元妃,想将她丢弃在城郊的乱葬岗,等待野狗分食。

    初秋的夜里,风声萧瑟,比眼冒绿光的野狗来得更早的,是一阵哒哒的马蹄声与小姑娘悲伤的哭声。

    十一岁的江颂月为给重病的祖母寻药偷溜出家门,在山野迷路,骑着一匹马,摇摇晃晃地经过乱葬岗,撞见了杀心暴起的山匪与仅剩一口气的元妃。

    “母后在江颂月出现后彻底晕死过去,醒来后就在谭山县的医馆里了。江颂月说是坟地里爬出的恶鬼打伤山匪,恶鬼还给了她一瓶仙药,让她拿回家救祖母。”

    救命之恩是真的,只是会对太后名声不利,所以陈瞩登基后,太后换了个法子找到江颂月报恩,同时以刺杀太后的罪名,无休止地讨伐夜鸦山匪。

    “柳妃没有子嗣族亲,没有理由杀朕,更没有机会与千里之外的山匪串通,必然是会他人谋事。”

    陈瞩那时已是太子的不二人选,他死了,别人才有机会登上龙椅。

    所以柳妃背后的人,极有可能是他残存的两个兄弟之一,或是那位久不外出的皇叔。

    卧榻之侧,有虎狼伺机而动,陈瞩日夜难安。

    如今他已登基三载,大权在握,是时候将旧事查清,揪出当年欲杀他夺皇位的人了。

    只不过柳妃已死,要查清七年前刺杀的主谋,只能从夜鸦山的匪首着手,然而那匪首踪影成迷,实在难以抓获。

    夜鸦山已破,寻找匪首的除了他,还有那幕后之人。

    他怕有人捷足先登灭了匪首的口。

    “江颂月。”陈瞩轻缓地吐出这个名字。

    那个秋夜究竟发生了什么,陈瞩不知,但很确定匪首在那晚吃了很大的亏,否则他绝不可能放过元妃。

    若他知晓江颂月便是那晚意外闯入的小姑娘,他必会前去报复。

    “陛下想用江颂月做饵?”

    “她是最适合的人选。”

    如今夜鸦山仅剩匪首在外逃窜,他孤身一人,不敢轻易对武将出手。江颂月不同,她身边人少,且时不时要离京查账,是最容易下手的。

    至此,闻人惊阙得知事情始末与陈瞩要他追查的事情,他还有最后一件事需要确认:“臣斗胆问圣上一句,江颂月留是不留?”

    陈瞩迟疑了起来。

    片刻后,他幽叹道:“她对母后有救命之恩,且两年前,朕初封她为县主时,恰逢西北洪涝,她拿出十一万两白银赈灾,为朕做足了脸面……”

    有江家做表率,京中商户与世家纷纷效仿,彼时根基尚不稳的陈瞩没费太大力气,就解决了这场灾祸。

    十一万两,而非整数,说明那是她全部身家。

    是受人指点刻意为之也好,是赤忱真心也罢,那时年方十六的江颂月倾尽所有给他做脸,这行为真真切切地搔到了陈瞩与太后的心尖上。